龙陵县 [切换站点]
同城头条  >  龙陵美食  >  保山味道 | 这种野菜味道一流!你吃过吗?
保山味道 | 这种野菜味道一流!你吃过吗?
2022年09月27日 11:47   浏览:363   来源:云聚城乡·头条

保山味道 | 这种野菜味道一流!你吃过吗?

李安成 保山生活网 2022-08-04 10:00 发表于云南

  龙陵杨梅山,山峰直插云表,山岭连绵,那是刷把菜的世界,而刷把菜则是乡亲们的一大骄傲。

  春来了,杨梅山的香椿、椿头、刺五加、刷把菜这些树头菜敲锣打鼓地“开场”,像妈妈叫醒熟睡的孩子起床。可是,刷把菜还有些睡意,不情不愿。直到春雨丝丝,清风缕缕,蛙声阵阵,抬眼一看,倏然一惊:天地已被占尽,万物都在争先恐后争着出彩。这时候,刷把菜方才有点着急,抖擞精神,酝酿出如花蕾一般的嫩芽,排开在枝头,绽放在叶缝间,渐次展示应有的笑颜。遂而,山万重,绿千树,千层万叠绿如海。


龙1.jpg


  刷把菜在当地既是菜名,又是树名,树属多年生乔木,树型高大,菜是采摘其树头的嫩芽幼叶做菜。我查了很多资料,也不知此树的科学命名,我猜测应该属五加科植物。初生幼叶基部不对称,叶柄长5-18厘米,叶柄与叶片长度比约为2-2.5倍,叶柄丛状紧密直立侧生于嫩尖,幼叶片顶端渐尖或急尖如针,每根叶柄长5-9叶,与叶柄平行如伞,表面光泽如蜡,光鲜红润。一枝嫩芽幼叶酷似一把农人扎制的小刷把,因此得名。嫩叶渐渐长大,叶面与叶柄渐次伸直打开,渐变革质,叶面宽2-8厘米,中脉带红色,侧脉5-10对,网状脉明显。老叶褐绿色,背面苍灰色。


  杨梅山山多树多,刷把菜也多,每年春风春雨乍起,刷把菜开始萌芽,那些翘首相盼一年的枝丫,在暖暖的春风中婀娜多姿,活像芭蕾舞演员的身躯——轻盈、柔美、富有诗意。鲜嫩的刷把菜经乡民的巧手采摘,扎把成捆,很快就到了农贸市场吆喝变卖。

  每每看到街头菜摊上整篮成捆的刷把菜,我便想起那棵粗壮挺拔的刷把菜。杨梅山人有在房前屋后、田边地埂、庭院周围栽种刷把菜的习惯。1986年,秧草洼六组的杨开品分家,从老家搬入新居,为了强基固土,便在正房右侧栽了棵刷把菜,精心呵护,茂盛生长。如今,已长成了直径75厘米,高12米,占地60多平方米的参天大树。2017年整寨易地搬迁至草坝坡安置点,旧房拆除复耕,这树无遮无拦,更显高大挺拔,远远望去,皎然姿容扑面而来,青枝攀蔓,枝叶葳蕤,碧绿一片,让山乡精神百倍,既绿化了环境,又增加了收入,已成为那山那地的特有标志。


龙2.jpg


  当我问及这棵树的历史,已74岁的杨开品满脸笑容、兴高采烈、滔滔不绝地讲述:“栽后年年采摘,从不间断,因为采摘,分杈明显,土上一尺分成四杈,往上更是枝杈难辨。我年年采了去卖,很多人认识我,知道我卖的是采自老树的刷把菜,争着买。去年,采了三发,每发采两花篮,卖得700多元,在农村算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。这种树比较脆,树高了够不着采,每次采摘都需要用绳子将树枝撩结起来,相互支撑。我年纪大了,上树也怕了。本来寨子里有很多老树,就因为难采,有的砍枝下来采,有的干脆整树砍了另栽。如今,10年以上树龄的还有200多株,数我这棵最大最老了。刷把菜好繁殖,6月间,砍几杈插在土里,能扎根就能发芽,就能采了卖。20世纪80年代,家家户户把刷把菜当经济产业来发展,一直延续至今,近年又把它选为老地基复耕林,成林成片地发展。无论丰年歉年,一棵刷把菜就是一笔稳定的收入,即便今天致富门路多了,这些瘠薄的山岭,当其他种植都少有回报时,它依然无可挑剔地造福着乡亲们,仍有它稳稳的一席之地。”


龙3.jpg


  他停了停又说:“熟人见我会打趣我,说,我的刷把菜是三十多年的‘老菜’,吃着更有味道,叫我把这棵树这个点,打造成网红打卡点。我说,何需打造,采摘前整棵树红彤彤的,大老远都看得见那个点。”接着又说:“这树会开花,九月间,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,可惜不结果,也不知是什么原因。”

  刷把菜味苦、性寒,有清热解毒、健胃下火作用,治高血压、贫血、消化不良、胃痛、风湿性关节炎、烂疮、痧症发热、蛇咬伤等症。中医取根配药,菜民摘嫩芽幼叶烹饪。去杂洗净,可以鲜炒腊肉火腿,用沸水涝一下沥水,凉拌是最为常见的吃法,此外还可以烀排骨。


龙4.jpg


  刷把菜仿佛是山乡的赤子,如同山民的表情,质朴而素净。不与芳香四溢的果木花草争宠,孤独于路边、地埂、房前屋后,不与庄稼争肥,远离高贵林木。那是一种习惯了寂寞的低调与朴素,即便百鸟不喧人声不沸,也一往情深地发芽生长,只为乡民“抛头颅,洒热血”,一年又一年,一春又一春,一茬又一茬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龙5.jpg


头条号
云聚城乡·头条
介绍
推荐头条